张金洋: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张金洋: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价格:联系客服报价

授课讲师:张金洋

讲师资历

培训时长 0
授课对象 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团队成员与部门员工
授课方式 内训

课程目标

理解沟通对组织的重要性,让大企业像小企业一样灵活!

课程大纲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课程纲要(1天) 课程收益: ※ 理解沟通对组织的重要性,让大企业像小企业一样灵活 ※ 更清楚的知道部门主管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 理解沟通的意义,学会清楚沟通障碍,让组织发挥更大的功能 ※ 加强跨部门沟通,掌握跨部门沟通的技巧,从强化全局视野出发选择适当的沟通、 运用对方的思考逻辑尊重他人的主导权,争取高层的支持使之成为高效沟通 ※ 沟通的五大能力:知道沟通渠道的能力、沟通结构的能力、掌握策略关键点的能力、长期而全面布建关键点的能力 ※ 通过跨部门的沟通解决组织中的问题,使组织高速运转,为组织创造价值 第一单元 沟通对组织的重要性 一、部门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二、部门沟通的现状 三、沟通能力强的人更善于管理 四、对沟通能力的正确观念与心态 五、沟通的意义,障碍和原则 六、要被动沟通变主动沟通 第二单元 跨部门中的实战问题解决 一、屡次沟通没有结果怎么办? 二、遇到一些同事说一套做一套怎么办? 三、大家都是平行部门,不配合怎么办? 四、对其他部门工作不了解,甚至持否定态度怎么办? 五、本位主义(袒护下属,保护部门利益)怎么办? 六、互相推脱责任,只知道抱怨和投诉怎么办? 七、各部门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怎么办? 八、沟通没有理想的结果,但是事情又不能耽搁,怎么办? 九、关系到几个部门,各部门就会踢皮球,扯皮,怎么办? 第三单元 跨部门沟通的解决之道 ● video演示 一、沟通的经典模型与常见问题 1、“频道”差异——沟通中常见的障碍 二、改善沟通的契机——识别频道差异 1、沟通频道的概念:沟通困难来源于 频道误差 2、频道差异的常见类型 3、频道差异的原因分析 4、识别沟通中的频道差异信号 三、在同一个频道上成功沟通 体验:从困难到畅通的沟通 1、建立共同沟通频道的过程 2、调到对方的频道——倾听与反馈技术的技巧与应用 3、在对方的频道上告一段落——建设性 反馈技术与应用 4、把对方带到我的频道上来——提问技术与应用 5、有效运用一致的频道来沟通——流畅的沟通模式 讨论:你身边的频道技术案例 第四单元 跨部门沟通技巧 一、跨部门沟通的基本原则 1、锁定目标——沟通目的明确 2、态度积极——没有人能为你的结果负责 3、尊重个体差异 4、尊重职务差异:财务、销售、技术 5、赏识与激励:案例——问题男孩 6、宽容与接纳——不要过于计较 7、参与和互动——中国的人情传统 8、了解对方需求:讲目标、讲思路 二、跨部门沟通心态调整 三、跨部门沟通形象设计 四、跨部门沟通三要素 五、跨部门沟通内容准备 1、书面或文本形式告知 2、准备相应的文件、数据和资料 3、沟通时的逻辑性 六、跨部门沟通的态度 七、何为沟通分析法:5W1H 第五单元 说服力 第六单元 跨部门沟通渠道 一、多问+多听——说服力根基 二、驱动力——焦点对外说服 针对性——利益性冲突 针对性——误解或我方受到心理伤害 三、直指人心话术流程: 四、大局至上,从高往下说服 针对性——责任性冲突 一、跨部门沟通平台有哪些? 二、高品质跨部门会议怎么开? 1、跨部门会议类型和频率 2、会议过程注意要项: 3、会议效率与效果控制 第六单元 跨部门沟通机制(上) 一、先做好部门内沟通 思考: 1、为什么要先做好部门内沟通? 2、部门内有哪些沟通要统一口径和思路? 二、建立跨部门主动沟通责任机制 1、临时性事务双方都有责任主动沟通 2、常规性工作商议决定由某一方主动 沟通,并记入工作流程 三、人际关系自发加分机制 四、灰色地带处理机制 1、第一次出现——都有责任主动承担 2、反复出现——影响大的一方须主动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并与对方达成一致 五、官官相互机制 1、三个团队:整体、中层、部门内 2、维护好每个团队的团结,中层的团结 最重要 六、头脑风暴机制 第七单元 跨部门沟通机制(下) 七、跨部门沟通二张表 1、《跨部门工作配合表》 2、《跨部门配合反馈表》 八、接口流程标准化 1、重复的障碍扫雷法:流程化、规范化 标准化、明确化 2、跨部门项目 3、主导者有责任提出接口流程改进建议 4、接口关键点有专人负责 九、将跨部门工作引入部门工作流程 十、跨部门工作的跟进和监管 1、计划审核法 2、进度表监控法 3、异状报告法 4、盯要逼迫法 5、预警提醒法 十一、高阶领导协调机制 十二、挂职对调机制 十三、轮岗机制 十四、内部价值链:自己和自己扯皮 第八单元 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的辅助 一、组织架构调整 1、修改作业流程: 2、不合理的组织架构要调整 二、企业文化提升协作力: 1、发展愿景与职业规划 2、绩效是否激励互助行为 3、服务心态——内部客户 4、感恩与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