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时长 | 113 |
授课对象 | |
授课方式 | 内训 |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把处于风暴中心的美联储推到了全球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位置之一,美联储作出的各种判断、决策,都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重要内容。与以前的历次全球金融危机相比,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与全球金融体系的互动更为密切。因此,了解美联储的日常运作及其决策逻辑,其所面临的挑战、与主要经济体的分歧与合作等,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尤其是中国的金融界,则更是如此。如果说此次次贷危机反映了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已经在快速全球化、但各经济体的央行和金融监管体系还保持在国别的视野上,那么,这种分歧集中表现在对作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者的美联储的政策评价上。可以说,恰恰是在如何从全球化的角度来把握这个角度上,无论是美国的金融界之于中国的央行,还是中国的金融界之于美联储,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了解甚至一些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偏见。这对于双方作出正确的金融决策、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显然是一个相当负面的干扰。在金融危机时期,一位经常在美国和中国调研的对冲基金经理曾经不无调侃地对我感慨说,如果可以把美联储与中国的央行合并了,许多金融市场的分歧和动荡、失衡就自然消除了。记得有一次到位于华盛顿的美联储总部,在走廊挂着的艺术品中,有几幅是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就有费新我先生的书画等,这也显示出双方都希望增进了解的愿望。在讨论中,美联储一位研究人员说,我们的这些决策,在当前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不是挺合乎经济逻辑的吗?为什么得到那么多的指责和攻击呢?因为美联储对于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也因为对美联储的了解相对欠缺,就自然而然会产生对于美联储的种种难以证实的想象。例如,有的讨论把美联储描述成一个受少数犹太金融家控制的私营银行,是金融大鳄搜刮世界人民财富的工具。虽然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中美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金融体系间的信任和交流不仅对中美,而且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而言,都极其重要。中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正在逐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金融决策者与国民尤其需要以理性、专业和建设性的思考,而不是通过阴谋论解释自己所不太了解的领域的习惯,我认为这是符合全球化趋势的金融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立这样的金融文明观,得益的实际上首先是中国的国民和金融体系,因为基于理性和专业基础上的金融决策能更为有力地保护中国的利益,同时对提高与全球金融体系的沟通效率,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更好地反映中国的声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王健博士的这本书澄清了很多关于美联储的误区,同时可以帮助读者理性看待和分析目前热点经济问题。王健博士2012年9月开始,在微博上对美联储进行一系列介绍,有针对性地澄清一些常见误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也显现出现代的传播平台对推广金融知识的重要作用。拿到这本书后,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他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完成了目前这本书。和王博士微博上的美联储系列相比,本书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除了澄清大众对美联储制度设计上的误区外,本书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全球经济在过去几年经历的危机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书中很多观点和国内一些常见观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美联储是否通过滥发货币转嫁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关系等。王博士更注重梳理这些问题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并利用现实数据验证这些逻辑是否值得推敲,可以说给出了符合中央银行学的理论逻辑的分析框架和一些基本判断,也许读者未必同意这些判断,但是这种基于理论框架基础上的讨论,是可以进一步商榷并形成一些共识的,这与阴谋论难以证实的特性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具体来说,阴谋论在逻辑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无法证伪;任何一个针对阴谋论的解释,阴谋论都可以声称背后有更大阴谋。对于这种质疑,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兼听则明,听听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希望王健博士通过介绍热点经济问题背后的经济学逻辑,给大家提供一个不同于阴谋论的思路。所以这本书的重要参考价值并不仅仅在提供了一个与阴谋论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经济问题的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整理思路,为理性分析常见的经济问题提供一个框架。阅读全书,语言平实流畅,分析深入浅出,因此即使没有接受过系统经济金融学训练的读者也很容易理解。王健博士的观点强调立足于逻辑框架,避免哗众取宠地罗列一些耸人听闻的现象,读来有启发性,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他本人在美联储工作的一些体会与感悟,因此本书适合金融市场从业人员、政府和研究机构的经济管理和研究人员、财经媒体人、 对经济和金融感兴趣的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和老师等阅读。是为序,也希望王健博士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