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时长 | 2天 |
授课对象 | |
授课方式 | 内训 |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决策篇一、《刘表为何叫:自守之贼》刘表号称八固。治理荆州功绩斐然。可是,为什么却不但没有得到天下。反而连荆州都保不住呢?1)刘表就没想过“天下”。可却处在“天下必争之地”。他不吃人人就吃他。2)刘表的人才群落里也没有“天下英才”。唯有“蒯越”大才。可也没有天下之才。3)为什么诸葛亮这样的天下英才不会选择刘表?4)由此引出企业发展的瓶颈“心有多大,天地有多大”二、《刘备为何只能偏安蜀地》伟大的理想、尊贵的出身、深厚的德行;可却成了三国里第一个灭亡之国。1) 理想伟大么?“复兴汉室”?鲁肃、甘宁等等有识之士早就下了定论:“汉室不可复兴”。落后的理想有多大的感召力?有多少人会跟随他追求理想?2)是后继者无能么?刘禅并不无能。3)为什么谯周几句话就能让仅仅抵抗了两个多月的蜀汉投降?4)蜀汉平均六户人家养一个官说明什么?5)诸葛亮真的“治蜀有方么?”6)引出企业管理瓶颈之一:“追求效益的方式跟上时代了么?”三、《孙权为何能历经多朝》“保江东观成败”左右逢源。能进取则进取。不能进取则退守。数世而亡。1)孙权一死,江东立刻处于衰败的状态。几度权臣乱政,到孙皓时期更是奇哉怪也?为什么?“明君则强、平君则弱、昏君则亡”也2)陆抗和诸葛恪的对比看出了什么?周而复始与不得瑟不死。3)引出企业管理瓶颈之一:“怎么样打造百年企业”?四《曹魏晋系统为什么能统一》曹操出身阉宦之后。讨黄巾起家。终成一代权相。儿子曹丕代汉以后建立魏。46年后和平演变为司马炎夺位改为晋。1)曹操的“权臣之路”2)曹魏发展的递进之路。3)曹魏连续不断地守卫之路。4)羊祜临死荐杜预5)企业管理的瓶颈之一:“企业高速发展的契机在哪里?” 第二部分:体系篇一、刘备的体系像社团。1)绝对的看亲疏定位置。看班底。2)“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明了什么?3)关羽兵败的时候他身边的体系是什么?4)这种体系如果进入企业管理会出现什么结果?二、孙权的体系像家庭1)体系中亲戚或比照亲戚的居多。“升堂拜母”2)大家围绕一个家长而共同努力。建设美好未来。3)大家长最终还是左右体系的命运。4)这样的体系的优势是什么?三、曹魏晋的体系则不是一个阶段1)前期的曹操体系---多样性的沙龙2)曹丕以后“九品中正制”。关键在于制度化。3)这成为一个事业成败的关键基础。 第三部分:活动篇一、《刘备颠沛流离,后继穷兵黩武》称帝就打仗,一下输精光。继任再打仗,家国穷叮当。后世接着打,最后浑身伤。1)刘备的事业几乎就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从头至尾。2)诸葛亮接手之后就是谱写了一段壮丽的“战争诗篇”。3)后主在位20多年。姜维九次伐魏。就算如今日中国之富。九场全国性的战争会是什么结果?4)一个事业不断地大动作。会怎么样?二、《孙权是主动地打完,被动地打。也几乎是一直打到事业完蛋》还好六郡八十一州皆是富庶之地。而且可能还有海上贸易。1)孙权所有的战争几乎都是希望联合刘备吞下曹魏。消化的了么?2)最后也是打穷了。。。。3)市场的扩展,企业的扩张。什么时候,什么程度最佳?三《曹魏体系却是吃一口消化一口》噎着一次一次就学乖了1)从屯田制开始2)战争和建设均摆在重要位置。3)在拥有一定规模以后。主动战争的数量急剧减少。4)吃柿子捡软的捏。泰山压卵一起定音。5)完成消化调整,时机成熟。完美收官。6)解决刘备的“社团”给西川官员一片天日。7)厚待刘禅给孙皓一个信息。8)就像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一样。 第四部分:法制篇一《诸葛亮依法治国么?》廖立落马、李严罢官、马谡之死说明了什么?1)马谡该死么?2)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廖立因为这个被废黜。3)唯独李严是按程序罢免的。4)蜀汉无国史。一个知识分子当朝的国家没有国家历史档案馆。。。。5)一个没有档案管理的企业。它会有完备的考核制度么?二《孙权凭感觉治国》前期感觉上信任,后期不信任到动用特务组织。东吴最后杀一个王侯都像杀鸡。1)对诸葛瑾的信任。2)后期的特务化监督。3)诸葛恪死的乱七八糟。孙亮死的不明不白。孙休死的痛痛快快。4)换个皇帝像换门神。撕下去就可以。可偏偏不换上能干活的。5)职务变动都没有都没有规范的企业。能不乱套?三《曹魏起步就规规矩矩》发令至少要以皇帝的名义。换人要严格执行换人的程序。抢钱都要找个差不多的借口。1)“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冤案。2)抢钱发的是屯田令。盗墓派的是“摸金校尉”3)两次换皇帝都是禅让,都安排隆重的程序。4)两次大的政权更迭。都没有发生大的变乱。5)马踏麦田,曹操是叫过行军司马问“何罪?”这是关键。6)学学曹操。有程序,有制度。才能有效率。有成果。 第五部分:人才篇一《刘备就那几个人儿》死了就没人儿1)关张赵马黄,一死蜀汉亡。2)出师表里提到的人全是“五百年的花生---老人儿”。3)新人一般人叫不上名字。4)人老是不够用二《孙权那一大堆人能记住的就周瑜、鲁肃、吕蒙加半拉陆逊》加一块儿还干不过一个张辽1)听话和忠诚是东吴诸将的特点。绝对哥们。2)勇敢绝对是深植血脉。3)胜利多数是惨胜,失败多数是惨败。4)这种精神一直持续到“降孙皓三分归一统”4)员工都这样的话,也就只能祈祷“老板圣明”了。三《曹体系叫得上名的文臣武将就数不过来》谋士如云,名将如雨。1)至少有五个诸葛亮级的智囊。2)和关羽同级别的至少有两员武将以上。(这还是按三国演义说)就算不如。以二十个人一组叫关张赵马黄拿刀砍,估计也得累死他们。3)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4)曹操有左曹、右曹的官制。相当于组织部。这就是说,曹操有相对完备的干部选拔机构和制度。5)郭嘉的职务看曹操的晋升体制。6)从丁裴偷牛看曹操的用人。“平时尚德行,乱时尚功能”7)和曹魏学机制、功能。渠道。这才是人才管理。第六部分:三国演义这本书 1 它不是演义而是演绎。是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的。因为作者本人就是政治军事家。 2 它写出了管理的精髓:“人”。用人、交人、管人。甚至骗人、杀人。他写的是真实的人性 3它写出了任何一个事业发展的必经历程。初始的积累,成长的打拼、成熟的经验、衰亡的教训。每看一次你都会咂摸出一种全新的味道。更重要的他是那么朴实易懂。这绝对是罗贯中先生有志图王的一次沙盘预演。 4三顾茅庐是这本书里最精华的章节。也是我想与管理者共勉的。事不是真的。道理绝不是假的。以上课程大纲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