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时长 | 2天 |
授课对象 | |
授课方式 | 内训 |
一是融入脱贫攻坚,我们的基本情况(弄清楚)二是参与扶贫攻坚,我们的基本导向(有定力)三是打好脱贫攻坚,我们的基本作用(起作用)四是决胜脱贫摘帽,我们的党员本色(显本色)最后是参与脱贫攻坚我们的党性本色。自2014年全国上下开始扶贫攻坚工作以来,想必大家都参加过,且一直都在参加,因为不参加也不行,只要你是国家公职人员,也无论你是一官半职、普通公务员、事业工人岗、教师国企岗等,只要吃的是“国家饭”,你就得参加,更何况是党的一员了。然而,话又说回来参加是参加了,但到底尽力了没有?说实在话扶贫攻坚我也一直在参加,但在没有来到脱贫攻坚指挥部以前,并没有把扶贫攻坚工作中“个人作用”、“党员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扶贫攻坚大的是县上的工作,小一点说是各主责部门的事;从粗略上说是乡镇村的事、细微上说也只是本单位的职能外的一项工作,仅仅停留在“你叫干啥就干啥”,而且是“形式上干了啥”,入户就入户、填表就填表、凑钱就凑钱、送物就送物……至于说些什么、引导些什么不关注不重视,反而在心中积生了些怨气,人云亦云地撒了些不该撒的“气”,老实讲我们大家对扶贫政策掌握多少、又关心多少呢?不知又怎能发挥好的我们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呢?特别是深入群众中又该如何发挥作用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短板,大家应该听说过短板这个理论,说的是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如果说我们是农村党员,脱贫摘帽正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不应当成为最短的那一块板。作为扶贫挂钩的党员来说,我们所挂钩的那一个村、一个社或者说那几户人家,无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也不能成为全村、全乡、全县脱贫摘帽的那一块板。那我们今天又该怎样补好这一短板呢?我认为,首先是要摆正一个姿态,二是要弄懂一批政策,三是聚焦一个目标,还要学会一样沟通。(一)摆正一个姿态(引领正确导向)。先看,摆正一个姿态。部分基层群众对 扶贫攻坚政策标准、界限或组织实施的程序、方式等有意见,有的甚至有些怨气,或许是因为生存、生计,也或许是与自身利害相联,总还可以理解,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我们没有理由说三道四,再说了这是我们党的事,作为党的一员,我们不应当“拆台”。有人说我也不想“拆台”,但周边的人都这样了,我能怎么样?这里用一个成语来做个体会,即“杯水车薪”,说的是一杯水要去浇灭一车柴火是做不到的,但时下有些看到了这个现象,就片面的误认为水灭不了火,其实不是水不灭火,只是杯子太少了,更何况有的杯子里并没有水,光有了这杯子的形,作为一个杯子,特别是装满水的杯子,哪遇到“杯水车薪”时,难免会“尴尬”不“自然”,但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水就灭不了火”,在对大学生村官培训时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守规矩的人有时很无奈,有时甚至要承受孤独和冷眼,但,我们不能因为要‘合群’,而放弃做人的原则;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进入‘圈子’,而放弃党规党纪的底线”。如今,我们昌宁脱贫摘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我们再也没有时间作过多的议论,更没有精力来作过多的纠结,政策措施的周全与严谨,那是政策制定者的事,督查巡查的科学与现实,那也只能留给管理者的思考,我们在时间上等不起、在精力上耗不起,有且只有投入实实际际的工作,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筑起“脱贫摘帽”的支撑点。更何况,过份“议论”、“纠结”会在人民群众中形成一股负面力量,特别是我们____“三深入”工作人员,不恰当的议论与纠结,让基层群众找到了不支持不配合脱贫攻坚工作的理由“扶贫干部都这样说了……”,同志们,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抱怨”、一个“撒气”换激起的是基层群众的本已潜藏了的“不满”。同志们,心中就是再有委屈,请躲在被窝里撒,我们在“扶贫工作”中应当展现的是充满信心、满怀希望的“正能量”。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昌宁脱贫摘帽已经到了键时刻,坚持最后一公里,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未完)